close


溯溪常識


溯溪活動都是在溪谷中進行,因此對於溪谷的小地形學一定要瞭解,才能從地形圖上判讀行進路線途中可能遭遇的狀況。

溪谷的左岸與右岸,是指從上游往下游看的方向時,所見到的地方。

台灣的溪谷多為幼年期地形,落差大,坡度陡峻,狹谷與瀑潭多,溯行的困難度相當高,新手不宜獨自冒險溯行。


溯溪時不是經常要泡在水裏,應該是選擇困難較少,較容易通過的路線前進,要盡量減少泡在水裏的時間,才能避免喪失體溫消耗體力。


理論上所有的困難地形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要計算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可能浪費的時間等是否值得去進行。

台灣夏季常有颱風與豪雨,溪谷水量較大,較不適宜長程高山溪谷的溯行。

溯溪使用的裝備,有許多是與攀岩活動所使用者相同的,為因應溪谷濕滑地形,應備溯溪用防滑鞋。攀登困難地形的技術,也有許多是相同的,因此從事溯溪活動也要具備基礎的攀岩技術與裝備。

 

溯溪活動的危險性很高,溪谷裏到處都是岩石地形,一不小心失足就容易受傷,而且要脫困或進行救援作業都很困難,因此有關溯溪活動的安全須知不宜忽視,其中應該注意的有下列幾點:

參加溯溪活動之前,應該研讀有關溯溪技術的書籍,學習各項攀登、溯溪的技術與知識,參加各種訓練講習,做好溯溪活動前的準備。

從事溯溪活動,一定要組隊結伴,切忌單獨進入溪谷中,以免發生意外時受困無法脫身。

不要在沒有資深經驗者的指導下進行溯溪活動,以免因經驗不足而陷入不自覺的危險困境。隊員中新手的人數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以上。

每次溯溪活動之前都要做好行前準備計畫,前進路線與臨時撤退方案都要讓每個隊員明瞭,不要臨時起意就去溯溪,應該把詳細的計畫內容備份給留守人知曉。

關於溪谷地形的特色與天氣的變化,都要認真研究清楚,一定要熟練使用地圖的技術。
有關溯溪活動使用的裝備器材要攜帶足夠,並且熟悉各項器材的使用知識,用具以精簡為宜,不必要的裝備就不要帶,以減輕負擔。


溯溪前必須先做暖身操,以避免造成運動傷害,從頭到腳各部位的關節與肌肉都應伸展開來。


遵循溯溪三不原則─不貪快、不摸黑、不做超過自身技術能力的動作。

 

裝備

 

溯溪鞋:登山友賣常用的高筒溯溪鞋,對腳的支撐保護不盡理想,不是設計來重裝溯溪,將就著用,一雙約五百餘克(26),低筒無拉鍊的支撐性則更差,最好不要。日本有較豪華型的,但買不到。溪釣磯釣用的防滑鞋有釘鞋底、毛氈底、兩指式等等,但支撐性似乎也沒有特別好的。飛狼的溯溪鞋保護性不錯,主要是鞋底鞋跟加厚,可是約一千五的價位讓人較難接受(1999.5)


想加強保護的話:


腳踝:可用運動用護踝,腳踝扭傷在溯溪是蠻常見的傷害。


腳底:一腳蹬到石頭上,若只有腳弓受力很容易受傷,可以考慮不吸水材質的鞋墊,鞋子要買大些。


腳指:不太好解決,除了鞋子買大點。寧可哪天你要leading 5.9時再和隊友換小鞋子,也不要老是踢得腳指痛甚至掉指甲。


護膝:一般運動護膝:前方棉墊可防撞傷,束緊力可保護膝蓋韌帶,溯溪或一般爬山都好用。無棉墊的較無撞擊保護,且較容易往下滑。


防寒布護膝:同於溯溪鞋、防寒衣(濕式潛水衣)的材料:neoprene(尼奧普林),本篇姑且稱做潛水布好了,以魔鬼氈束繁,多種設計,價位約在三五百,在水中保暖性佳,但相對有時較悶熱,對撞擊保護較差。

 

輪刀護膝:一對數十元起,有塑膠殼那種。特殊情形,有舊傷怕撞到之類的情形使用。

護脛:潛水布材質,分尺寸,非必備,但對小腿保暖、防抽筋、防蛇咬、保護脛骨,多少有用。有護脛或長褲蓋住溯溪鞋口時,沙子較不會掉進鞋內。個人不太喜歡用,因為不合腳,會往下滑。有種由腳踝一直延伸到大腿的長護脛,據說相當好用,最好是量身訂做的,就幾乎不會滑下來。這樣直接涵蓋了護脛、護膝、防寒褲的功能,配短褲,或再加件排汗長褲即可。


衣物:一般排汗衣或籃球洞洞衣之類,快乾較不會起疹子,特別是水中有機質較多的溪。貼身者較不會冷。溯溪時建議女性勿穿白色外衣,可考慮運動內衣。

 

褲子:一般不特別講究的話,有兩種方式。一是就穿二三百元的尼龍運動長褲,爬山也這件,溯溪也這件。二是長排汗褲,外面再穿短褲以防磨破,也可再加護膝護脛,但排汗褲還是易勾破。


防寒衣:neoprene(有人直譯為尼奧普林,或潛水布、防寒布、PU發泡布...等)貼身為佳,若買現成的不可有太大空隙,不然空隙積水會冷。可直接穿或裡面加排汗衣。考慮攜帶重量和不妨礙運動。到潛水用品店,量身訂做一件前開拉鍊56mm厚的背心約一千到兩千,可自選顏色布料花紋形式等。非必需品,但怕冷或溯高山溪時很好用。


其他衣物:防寒束腹、溯溪手套、防寒布泳帽


西裝吊帶:運動長褲吸水易往下掉,褲帶綁緊,或在上端折一兩折,或用西裝吊帶,平常爬山有人用它來吊雨褲。


頭盔:岩盔、工地帽(NT80)、瓜皮式安全帽(NT80起)、單車帽...等,考慮內襯吸水問題。


蛙鏡:無色佳,考慮是否要有度數。生火煮飯時也可防煙薰。


隱形眼鏡:目前(1999)日拋式一月份60片不到二千,二週拋式一盒六片400


透明厚塑膠袋:後車站”膠業行”有售,選厚的(0.08mm)。強度遠勝大黑垃圾袋。大背包約用2.54尺或2.53.5尺,一個810元,每天打包前檢查小破洞,擦乾後用膠帶補好,甚至可用好幾隊。無露宿袋時可套在腳上擋雨。再買些小的包睡袋用。


防水袋(Dry bag):

 

大型:55升,若背包的腰圍剛好配合(Sharpa 65L)會蠻好用的,除了底部的縐折會佔掉些許空間。因為開口太大了,封口時要仔細拉平再捲起來,不然還是會漏,有些背包底部較寬或形狀特殊,直接用55升防水袋打包的話,不但浪費不少打包空間,防水袋和背包間的空隙還會不斷積水漏水積水漏水。

 

中型:二三十升左右。有人用來裝睡袋,有人直放,有人橫放,決定什麼東西要放進去是個問題,不大不小的圓桶形狀在打包上也總是個困擾,橫也不是直也不是,封口捲起的部分會浪費不少打包空間。看個人習慣,跟大型防水袋一樣,買之前最好先借到試用看看。

 

小型:515公升,只能裝少量東西,但有時反而覺得最好用。我的單眼相機是裝在一小方型相機袋(LOWEPRO NOVA micro),背大背包時就掛胸前(勾在肩帶前方的環),溯溪時相機袋就塞進小防水袋提著走,相機袋的拉鍊也不用關,要照時打開防水袋手伸進去就拿出來,速度快不易錯失鏡頭。


腰包:稍貴。先考慮你要裝什麼,傻瓜相機?地圖?面紙?當一般腰包用時取物不方便,裡面濕後也不容易乾。


防水袋目前主要代表廠牌是Cascade Designs公司的SEAL LINE防水袋(此公司即是THERMO-A-REST充氣睡墊的製造商),其防水袋形式包括拉鍊式的、獨木舟用的、附肩帶腰帶的...等等,就材質而言可分四種:


基本型:SEAL LINEBAJA系列,登山友往年都只進這種。PVC覆層的纖維布,較厚,堅固、耐磨,但拿來做背包內的第二層打包,有時嫌太重了(55800克,20410克)。


尼龍:尼龍布內塗urethane防水層(類似一般雨衣、背包),較基本型貴,但重量只有一半多,外表面摩擦力小,打包時容易塞,內層要避免磨損。社內常見的防水腰包即是此材質。


Cordura
類似尼龍防水袋,但更輕,很貴。


透明:vinyl材質,覺得較不堅固,但取物尋物方便,萬一滲水可立刻發現處理。


其他:獨木舟用品商做的防水袋、防水盒,飛狼的小夾練封口腰包,另有應是台製的大防水袋,可當小背包用。


密封盒、密封罐:好用又不貴,超市或膠業行皆有售,檢查密封性。方的比圓的易打包。裝藥品、底片、相機、無線電等,做雙重保護,可放一個在背包頂蓋中,裝需要方便拿的東西。


防水盒:美國鶶鵝牌為代表,又重又貴,除非是有數萬元的儀器、相機之類才會想用吧。
另據四季溯溪袁雲英小姐說,魚拓釣具店有不錯的防水盒可考慮。


背包:


考慮游泳後積水的問題。


底部:打包時盡量塞實,否則水易積在空隙,下層拉鍊有延伸到底部的背包,可將拉鍊頭拉到最邊邊,水就容易從兩個拉鍊頭間流出。


側袋:可以拆就拆掉,可以收就收起來,不然上岸後重的會站不起來。


頂袋及頂蓋內袋:調整前後角度也許會改善些,上岸後倒水。


即可拍,潛水用即可拍:


一般即可拍和潛水即可拍都是泛焦式的免對焦鏡頭。


底片受潮甚至泡水,並不一定會壞,請沖印店特別處理,很可能完全正常。


底片受潮後可能黏住無法回片,若回不了就不要硬捲,下山送相機店處理。

 

相機泡水後,切勿急著開機看有沒有壞,一開機反而短路就完了,電池拆下,下山修。


其他:眼鏡帶、救生衣、蛙鞋、助泳器材、麻繩、膠帶、求生紙。


打火機:可去商場找電子點火、高溫噴射式的,這類打火機約要200~500元,雖然貴,但都可用加油站買的丁烷瓦斯罐補充,最重要的是”泡水甩乾後立即能使用”,有視窗能看見瓦斯存量的較佳。買回家後應先試其在泡水後之操作狀況。另可放一普通打火機在睡袋中保命。


睡袋:可考慮犀牛的小中空纖維睡袋,加露宿袋使用,該款睡袋1500~2000元。


PILE內套:台製刷毛布料,約750元,配合露宿袋使用,不想帶睡袋又嫌PP內套不夠力時可考慮。但和一公斤中空纖維睡袋比起來,重量輕點,保暖差多,體積小不了多少。而犀牛牌外層有尼龍布的PILE內套,1.2公斤,重量和保暖都不如前者,較不適用。


睡墊:泡棉睡墊在溪邊石頭地較鋁箔舒適,且耐磨損,可捲在身上當救生衣。鋁箔睡墊體積小,打包在背包內,不妨礙攀爬、吊背包。折衷可考慮將泡棉睡墊切成兩半,只帶半身,再加鋁箔睡墊使用。


雨衣:太冷時就穿上保暖,不管下不下雨。Goretex並不見得比普通雨衣好用。太緊妨礙攀爬,太鬆水中阻力大。有些雨衣設計很不適合下水,如袖口用鬆緊帶的,會積水且阻力大,胸口太鬆也是(試試只扣扣子不拉拉鍊,排水較易),另也要注意口袋積水問題,不少Goretex衣的口袋很難倒水。


地圖處理:貼膠帶防水需仔細封好邊緣,通常難免會漏。只用夾練袋則至少要包兩層。防水地圖袋很方便。


記錄紙筆:有專用的防水紙,較貴。可用文具店賣的撕不破名片紙。或用不要的相片背面紀錄,相紙需先朝內對折,因印像面泡水後會有黏性。原子筆濕後難寫,2B鉛筆較適當。


吊帶:常用的萬用吊帶Black Diamond BOD型。有另一款簡化的ALPINE BOD,更適合登山、溯溪及雪地,比前者少了腰帶絨布襯墊,減少吸水、結冰的問題,少了裝備環,背大背包時不會卡到腰帶不舒服,重量不到BOD的一半,價錢約900元。另外PETZLCavingCanyon專用吊帶,但可能需郵購。


帶環:長中短各一,用於行進時互相幫助,近距離拉人、掛東西。


浮水繩:PP而非尼龍製,故能浮於水面。(是動or靜態繩?)


傘帶:鮮豔的暖色系在水中較清楚,二十米或再短一點是不錯的選擇,因六米或十米較少有獨立操作的能力。比主繩更常用、方便。每公尺傘帶未吸水時重約35g

 

溯溪的計畫


溯溪的計畫一如登山,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溯未曾有人溯過的溪流,更增探險味道,在計畫上更得完善籌備,否則徒增別人負擔,勞師動眾非所願也!


就因為溯溪是如此具挑戰性,從事者多較具能耐始成行,因此溯溪的溪難事件至今仍極少,這當然和溯溪人口較少有關。尤其溯溪的溪難搜救和一般山難有很大的差異,即須具備有全天候的溯溪全才始能駕輕就熟,否則很容易造成二度山難,而溯溪全才的養成絕非一蹴所能成,實不可不慮!溯溪的計畫其步驟如下:


1)選擇溪流:


郊山、中級山和高山溪流在難易等級上有很大差別,但並非一定成正比,所以選擇溪流,溪谷難易是必須注意的。然對於處女溪要隨時保持探險奮鬥的情致,因溪谷變化的莫測常讓您始料不及的。選定某條溪流後,如是已溯過的可能有溯溪圖或其相關資料可供查閱,心理負擔比較小;如是處女溪在心理上要有所準備,因其溪谷難易未曉。既選定某一條溪後,就得趕緊籌備相關事宜。


2)隊伍的組成:


生手雖仍不宜超過成員的三分之一,對C級以上溪流或處女溪,還是以老手為主。至於A級溪可邀較多人參與共享一夏之樂。B 級溪可讓對溯溪較有興趣者參與藉以提昇技術層次。溪流既選定後,可準此原則決定成員。由於溯溪是很耗力的活動,人多往往速度相形減慢,碰到困難地形更耗時間。因此一般溯溪的探險以五至八人為宜,B級溪可加一倍人數,A級溪為讓參與者更多可至二十多人,再多則因照顧不易反不便,可採分散由不同溪流溯登,唯仍須由有經驗者帶領。


3)溯登季節考量:


天氣晴雨對溯溪者雖無較大影響,溯溪本來就是要濕,雨來得是否時候並不重要。不過惡劣天氣下,對溯溪圖的描繪有諸多不便和溪谷景觀的不易拍攝。同時由於惡劣天氣常造成溪水暴漲,所描繪的溯溪圖較不客觀,到處是瀑布和深潭,比較下較不宜溯行,不過偶爾選此般溪況,亦可磨練暴漲溪的溯登,以應付未來可能遭遇的突發狀況。大體上溯溪是不分季節的,夏季是最活躍的時期,但得預防或避免颱風,北部或東北部山區溪流可利用此刻出晴日溯登。而東北季風影響下的北部山區長達冬半年的陰雨侵撓,除選其間的短暫出晴溯登外,可往中南部或西南向的溪谷溯行減少季風的影響。

冬季溯行則加強防寒措拖。因此溯登季節和溪流選擇是有密切關係的。例如除夏季外我們盡量不選大屯火山群的北磺溪流域,亦即多雨的冬春天,我們只有轉往南磺溪或雙溪流域,而最難纏的竹子山系溪流也只有選擇夏季放手一搏。


4)資料的蒐集:


不管有無溯溪圖,先從等高線圖下手,目前從五萬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地圖已開放個人申請。溯郊山溪(含大屯火山群)找大比例尺的五千分之一相片基本圖,中級山溪為一萬分之一圖,高山溪則找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和一萬分之一相片基本圖並用。從地圖去描繪主支流線,以決定溪流等級,再從等高線的疏密去計算可能出現的瀑布或峽谷深潭,總之溯前研究地圖是有其必要的,尤其要將溯行路線及主支流交匯的標高逐一標示,以利高度計作業。此外溯溪圖的蒐集,溯登山峰的步徑、交通、宿營等資料均得齊全,以備溯行和歸程用。


5)決定路線:


資料蒐集齊全後,再來決定路線,如左右股,攻頂路線和下山路線等,同時要有預備路線(水陸路),以防突發狀況時撤退或轉進用。例如1993年四季溯溪原預溯無明溪上無明山,卻因下溯起點的誤判耽擱一天而提前在次條溪耳無溪上溯至鈴鳴山,雖按原定行程下山,但路線的緊急改變吃足苦頭,尤其未備有耳無溪的一萬分之一地圖,僅用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在作業上研判較費力。


6)交通問題的解決:


路線決定後,接著就是如何解決交通。溯溪已是很耗體力的活動,若要再繞一大圈山路回到起溯點接車,則體力再好者不出三趟溯行也會累倒。最好的方法就是採接駁方式,定好起溯點和下山處分別置放車輛,由於接駁會多耗一些時間,為免影響溯行請提早出門吧!


7)溯溪裝備的整理:


按所選定的溪流、成員、路線、季節再去調整溯溪裝備,過多或過少均不理想。


8)糧食計劃與採購、醫藥品的準備:


溯溪糧食要比登山糧食來的精簡,重質優於量。一天行可攜帶略多的糧食背負訓練,煮個熱湯可祛除寒意。醫藥箱裡要多帶跌打碰傷藥、頭痛腸胃藥和毒蛇、毒蜂急救器等。


9)溯行人員職務分配:


除正常行政職務分配外,仍需就其專長予以各項職務分配如:溯溪圖的描繪、溪谷攝影、溯登攻擊手、動物和植物的調查、地形地質的研究、人文歷史的探討等,至於宿營及炊事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吧!


溯溪的執行


按以上步驟計劃後,就得施予執行溯登,裝備的優劣,固可左右執行的成敗,而成員的通力合作可加速溯行的成功。另執行所獲資料如何儘快整理完備歸檔,是不容忽視的。否則即使溯完成千上百的溪流,留得的卻是一片空白,不能造福他人,那又何異於蜻蜓點水式的遊山玩水呢?

 

溯溪的基礎技術


. 各種繩結的打法:8字結、稱人結、雙套結、義大利半扣、雙重漁人結、水結、普魯斯結等均有其不同場所的用法,而繩索的各類收繩法也是必學的。


. 攀登法:從三點支持到重心的移動即所謂「三點不動一點動」的攀登,各種把手點的應用及攀爬到使用人工攀登,則須循序漸進的。


. 支點的選擇:從現地各種可利用的樹幹、木頭、岩石作支點確保,若無突出物則須使用錨椿或岩楔來當支點,唯應注意其牢固及支點的分散。


. 確保的基本技術:從自身確保、上方確保均須利用確保支點,以及各種制動器如8字環、豬鼻等制動法,最便捷的自攀器自我確保法更須熟練。


. 普魯斯攀登和固定繩的利用:對於近垂直的溪段可採普魯斯攀登,而傾斜的溪段則宜採自攀器攀登。選擇好支點做固定繩以利上述兩法攀登。


. 自行脫出術:包括墜落者和確保者的自行脫出法,在確保過程下墜落,墜落者及確保者視情況自行脫出下降或續上昇。


溯溪的溯行技術


. 河床及巨石堆的溯行:從平坦的溪床到岩石纍纍的巨石堆須調配溯行法,運用步行及岩攀克服。


. 橫渡法:於深潭峽谷處沿岸邊岩壁一步步攀爬橫渡或直接游泳橫渡看溪水量況及水溫度做選擇。


. 瀑布的攀登:瀑布是溪谷的魅力所在,也是須克服的難關,首先留意瀑布踏點及攀爬路線,使用攀岩法確保及攀登,利用特殊的肩車(踩肩法)及拋繩(拋岩錘繩法)兩法克服特 殊的地形。


. 高繞法:高繞瀑布是溯溪常用及最便捷省時法,尤其困難地形及危險場所更須採高繞,如何高繞及適當地下切溪谷則是須不斷累積經驗,高繞尤須注意滑落及落石的防備。


. 落石對策:溪谷攀登最怕落石,不管是攀瀑、高繞及岩攀,不經意的落石常教人防不勝防,進入溪谷要養成頭盔不離頭的習慣,豪雨期或颱風過後尤須注意落石的防範。


. 繩索下降的應用:各種繩索下降法,支點的選擇及確認,單索或雙索的運用,繩索的假固定法及繩索如何回收均是研習要點。


. 爬繩及溪流搬運:利用爬繩方法可解決不會泳渡或特殊困難地形。溪流深潭瀑布可利用溪流搬運法解決背包、特殊器材等的背負攀爬。


. 困難徒涉法:對於急流中的橫渡及確保,須做徒涉點的選擇及方法運用。


. 泳渡法:溯溪的溪流及深潭泳渡是常見的,如何藉游泳、背包、救生衣等來泳渡及繩索如何確保均是必研習的。


10. 各源頭地形的克服:如茅草箭竹林地、灌木林、堆石谷道,沼澤地形等的克服是須不斷磨 練適應的。


11. 路線的選擇:以高繞瀑布和稜線的路線選擇為主,對現地和地形圖要不斷地比對研判,選擇較安全的路線上登才是首要的。

 

應變方案

 

擬定溯溪活動計畫時,一定要有緊急撤退路線及應變方案的安排,並將全部詳細資料備份留給擔任留守聯絡的人員,並約定聯絡方式。

萬一發生意外事件時,不可慌亂,一定要視情況的輕重緩急,決定繼續前進或撤退中止活動,將傷害減低至最小的程度。

溪谷中移動的速度不快,救援隊馳援的效率不高,發生意外時靜待後援不如就地自救來得快,因此行動中要很小心避免發生意外傷害或災難。


溪谷中理想的宿營地不多,如果傍晚前找不到適合的宿營地,就要及早考慮野地露宿,絕對不可以摸黑趕路,因為溪谷中高低不平,極容易失足受傷。

遇到天氣轉壞時,一定要及早考慮可能因上游下雨引起山洪暴發的危險,對於行進路線與營地的選擇都要考慮到溪水上漲的可能,最好能有撤退路線以防萬一。

發生意外災難時,除了就地自力解決外,可以向各地警察派出所報案請求協助,目前的救難體制中,各縣市警察局分局為當地災難事件救難指揮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er018 的頭像
    tier018

    台灣國際緊急救難隊-黃河018

    tier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