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由於社會型態改變,電動汽、機車取代牛、馬車,意外傷害逐年增加。其中造成脊髓損傷者,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千人,肇因以車禍為主。在美國每年更有約一萬人脊椎損傷。其中也是以車禍為主因,其次是跌倒與運動傷害;以16-30歲最多平均年齡為30.7歲。這些患者大部分是具生產力的年輕人,對國家而言則是一種損失,因此如何在意外發生之際,避免不當的處理、搬動或不正確的固定而將損傷降到最低,是目前意外傷害的重要議題。
認識脊椎損傷
脊椎有什麼重要呢?可以從它俗稱"龍骨"就可得知。它位於人體背頸部的中央,上由頸椎連接顱骨,下由薦椎連接骨盆。主要功能有支撐軀幹、保護脊髓及運動。脊椎由前方椎體及後方椎弓包圍脊椎腔所構成,脊椎腔中的脊髓向上承接著神經中樞大腦及腦幹,由頸部漸次而下釋放出脊神經,分佈至全身。一旦脊椎受傷有骨折、碎片、異物、椎間盤脫出、水腫或出血時,脊髓就會因受到壓迫而使運動與感覺自主神經功能受損甚至癱瘓。
脫困的基本原則
在事故發生現場常常都是相當混亂複雜及危險的,曾有交通警察為處理交通事故勤務時,慘遭後面來車撞擊一死一傷的慘劇,令人相當遣憾!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必須遵守以下兩項基本原則:
一、先做好萬全的準備,將自己保護好。
二、避免傷害繼續擴大。
為避免在施救過程中受傷,平時就要熟練各項脫困的技巧及各種脫困工具的使用;並對每一個急救步驟及細節務必徹底熟悉了解。再來到達事故現場一定要先去除所有危險因子,保持環境安全再去救人。如此一來災害必降至最低,切記!切記!
車禍脫困的基本步驟
一、評估現場狀況並佈置安全施救環境:
到達事故現場,腦筋要動的快,馬上有一份施救的計劃。首先佈置安全的施救環境,警告標誌應置於事故現場100公尺外遠處,救援車輛須停在事故現場20公尺外上坡段、上風處的地方,固定事故車輛,確保不翻覆、不爆炸,再接近傷患施救。
二、接近傷患:
事故現場一片混亂,車子外殼大都扭曲變形要輕易打開並不容易。因此需把握最短時間將門打開不管採用任何方法,但如果確定無法打開,則需馬上動用脫困工具以免延誤救治時間。
三、傷患照護:
傷患救出時,為避免不當的處理、搬運或不正確的固定而造成二度傷害需先評估患者狀況及遵守急救A(打開呼吸道)、B(評估呼吸)、C(評估循環)的原則,其程序如下:
1、檢查呼吸狀況,必要時給予適當氧氣。
2、檢查脈搏是否微弱、淺快。
3、觀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點,如有應先予止血、包紮。
4、評估有無骨折脊椎受損情形,如有頸部疼痛加劇、肢體無力感、麻刺感或呼吸不順暢等以上症狀,需先以頸圈及固定板加以固定。
四、如何脫困:
傷患照護固定後,接著就需了解車禍後患者所處位置,是否被任何東西卡住。施救者應先鼓勵患者先試著自行移動,如無法移動脫出,那麼施救者必須利用各種脫困工具將車子破壞後,再將患者移出。移出患者是一門學問需要經驗的累積。移動路徑需先想好,移動時如情況許可,應先舖上一層毛毯以免患者在移動時,被碎玻璃或不規則鐵片割傷。且注意移動時如有患者及施救者喊停時,皆應馬上停止任何動作。因為表示有狀況發生才可免除患者再度傷害。
五、脫困裝備簡介:
不管天然災難或是人為災難,事故現場狀況千百種。造成施救者不得不使用特殊救難工具,好讓施救者可以減輕工作量並使患者受傷程度減輕。接下來就來簡介各種救難工具的功能與時機。
車內脫困器材的應用
一般意外傷患除了暴露在外,倒臥在地的,還有困在立體空間等情形。本段內容主要介紹困在車內患者的脫困技術及脫困器材(Extrication Device)。
Kendrick脫困救護器材(簡稱K.E.D)的介紹與操作及如何使用
K.E.D的種類、形式:
基本有兩種形式,分為三帶式和兩帶式,本文介紹兩帶式為主。兩帶式裝備有黃色、紅色兩條腰部扣帶,兩條腰部提帶,兩條鼠蹊扣帶。配件有一個軟墊及兩條頭部固定帶。
K.E.D的特性:
1、迅速方便:具有垂直的硬度、水平的彈性及拆裝方便等功能,使K.E.D成為處理緊急狀況時,脫困及脊椎固定的利器。
2、救護適應性佳:使用時不妨礙心臟監測,且不會干擾或阻礙抗休克褲的使用。
3、功能多樣化:可適用於孕婦、小兒科患者的固定,另外也可以被用來固定腰椎骨折或骨盆骨折。
4、堅固耐用:強大且具有韌性的束帶及固定扣可確保整體的完整;而堅韌的乙烯基外層使清潔保養、簡單方便。
K.E.D的基本目的:
1、當懷疑患者有脊椎受椎的情形時,可以快速且有效的固定脊椎。
2、提供事故現場的患者,可以保持原來的姿勢而被平順的移動,進而避免二度傷害。
K.E.D的訓練準則:
實施脫困、解救時,需遵守三項準則:
1、維護救難人員個人的安全。
2、保護傷患的安全。
3、避免傷害的擴大。
事故現場緊急處置基本技術圖解
車禍事故現場,有一位傷患受傷趴在駕駛座上。救護人員將車子控制、穩定之後:
1、首先由第一位救難人員(甲員)在車子前方大聲呼喊傷患,並告知傷患『我是救護人員,請您不要亂動,配合我口令行動』。
2、另一位救難人員(乙員),進入到傷患的後方,先將駕駛座的頭枕移開,再以雙手固定傷患之頭部,此時手腕是以傷患的肩膀為支撐點。
3、甲員由車門旁以『胸背固定法』,手掌托住傷患的下巴與後腦勺。二位救護員同時施力將傷患的上半身往後移正,此時乙員的手肘改以駕駛座為支點,待甲員固定後,再將手掌由下巴處移至頭部固定並喊好。然後甲員上頸圈固定。
4、頸圈固定後甲員將(K.E.D)脫困器材(無帶端光滑面)由傷患側面背部放入。
5、脫困器堅硬部位對準脊椎,然後將胸、腰部扣帶展開;兩條鼠蹊扣帶置於一側。
6、固定順序如下先扣下面黃帶端再扣上面紅帶端,且紅帶端勿過緊以免影響呼吸。胸、腰固定後再將兩條鼠蹊扣帶移至胯下;先扣近側端,再繞過車子到對側,扣另一條鼠蹊扣帶。
7、接著頭部固定,甲員先將下巴固定後再將額頭固定,以便完成整個固定工作。而且完成後記得將所有多餘帶端整理塞起來,以免影響救護工作。
上述所有動作完成後,接著就是將傷患移出車外。操作步驟如下:
1、甲員右手伸入傷患腰部後方握住右邊提帶;左手握住左邊腰部提帶。
2、乙員發口令:『一、二、三』,一起將傷患向外轉動,並迅速將長背板靠近、固定。
3、甲員順勢將傷患身體再向外移轉,並以身體及雙手穩住傷患慢慢放下至長背板。長背板移置地上,並將固定帶固定後,移至救護車完成所有動作。
使用K.E.D應注意事項
1、患者如為孕婦,則胸、腰固定之下方黃色扣帶上扣但不扣緊,上方紅色扣帶需適度扣緊。
2、對疑似骨盤骨折,則不建議使用鼠蹊部扣帶。
3、不可承受超過總重量225公斤(500磅)。
4、不可靠近火焰。
脫困裝備簡介表:
裝 備 |
功 能 |
時 機 |
1.照明燈 |
照明用 |
可提供夜間或陰暗室照明 |
2.工具箱 |
放置各種保養工具及各種急救用品 |
保養器材使用急救時使用 |
3油壓剪 |
破壞各種障礙物 |
剪斷鐵條或鋼筋等 |
4.油壓撐開器 |
破壞各種障礙物 |
撐開鐵門、車門等 |
5.電氣鏈鋸 |
破壞各種障礙物 |
鋸斷各種鐵片、樹枝等 |
6.圓盤切割器 |
破壞各種障礙物 |
鋸斷各種鐵片、樹枝等 |
7.氣動式破壞槍 |
破壞各種障礙物 |
打開鐵門鎖、車門鎖等 |
8.水中切割器 |
切割障礙物 |
水中之車輛或積水中之障礙物皆可切割 |
9.警示燈 |
警告標示 |
災害發生時用以示警,並可標示現場範圍 |
10.充氣式氣墊撐開器 |
撐開各種障礙物 |
如撐開鐵門、重物或撐起汽車,以利救人 |
11.斧頭 |
破壞障礙物 |
破壞障礙物 |
12.千斤頂 |
頂起重物 |
頂起車輛 |